lot 677
林风眠(1900-1991) 云
估价(人民币):1,000,000-1,200,000
成交价(人民币):2,530,000
年代:19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
签名:签名:林风眠
钤印:林风瞑印
材质:纸本 彩墨
尺寸:34.7×35 cm. 135/8×133/4 in.
收藏
王良福先生收藏
出版
《林风眠全集(下卷)》,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10月,第144页
《林风眠传》,东方出版中心,上海,1999年10月,图版
《艺苑掇英(第七十二期):三槐堂藏现代书画专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11月,图版8
简介
岁月留声
林风眠的纸上墨变
拍品编号 677-681
如果一个人是真实的,那他的艺术就是真实的。
静物、仕女和风景,看似与现实关怀不搭界的主题,却直指林风眠的内在精神世界。作为时代的亲身经历者,他不必再像1920年代刚归国身穿考究套装的“高等华人”那样,去《摸索》、去《悲哀》、去表现《痛苦》,从失去权力,独居重庆开始,林风眠放弃了洋房专车,开始了一人一陋室的生活,他自己说,此时状态最好,已经“像个人”了。随后与妻女长久的分别,艺术理想的不断坠落幻灭,在特殊年代忍受非议与屈辱,痛苦早已成为他本人。从旁观这种悲哀,到成为时代的哀矜,吴冠中说他这位老师,生前落寞,死后也未获“哀荣”。
对于林风眠研究者来说,考证林风眠作品的时间脉络着实是件头疼的事,艺术家鲜少在作品上署年款,而本次上拍的作品或签有具体年份,或创作年代清晰,实属难得。清晰的时间线,也挑明了时代在他身上留下的刻痕。
一九四八
1948年,林风眠重归国立杭州艺专任教,并主持“林风眠画室”,返回杭州的林风眠又过上以前那种闲适、逍遥的生活。从长江南岸的仓库中重回他视为家乡的西子湖畔,林风眠的技艺与心态都已纯熟不少,他玉泉别墅周围的田园诗意,也契合他此时轻松自在的心情。《绿衣女》(拍品编号678)就创作于这一年,林风眠常以深赭石色描绘仕女肌肤,相比艺术家的其他仕女作品,本幅古装仕女的设色格外清雅。不知是否与艺术家此时住在西湖畔有关,这位开脸极美的青衣少女,不由得让人想起《白蛇传》中的小青,自然又颇有作态的矗于塌上,如娇花软玉般惹人怜爱,此般怡然、此般娴静,恐怕也像极了林风眠当时轻盈的状态。
一九七三
艳丽的大理花,却给人说不清的悲凉与孤寂。大理花,又名大丽花、西粉莲,是林风眠最爱画的一种花。在监狱蒙受四年折磨后,林风眠于1972年被释放,据林风眠的学生郑为回忆,他的老伴看到南昌路灰尘垢面四年已久的晒台栏杆上,忽然新放了一盆火焰样石腊红,就知道,林先生回来了。林风眠爱花,也爱画花,尤其善用以一大团簇花充满画面的构图方式。《大理花》(拍品编号679)中,花朵呈放射状展开,占满画面,令人感到无限饱满。在特殊而紧张的时期,他钟情于自己的花,在水与墨的琢磨中继续自己的道路。
一九八○
“我也一样经历了苦难,总算还活着。”“文革”的风雨不会像林风眠这句话一样在他的生命中云淡风轻。1966年,风雨将至。傅雷夫妇自尽,林风眠得知消息,噙泪叹息。在小将们赶来抄家之前,林风眠亲手撕碎了自己的画作,混成纸浆,一点点沉入马桶,义女冯叶回忆到“我对那种阴沉气氛的印象,直到今天仍是挥之不去。他的那种冷静、那种坚毅、那种决绝,一反平时见得和蔼可亲。而那种深沉的欲哭无泪的感觉,只有在多年后,我独自一个冒着风雨,去运回义父遗体的时候,才真正体会透了。”
林风眠带着多年遭遇的苦与痛,悄然完成了纸上墨变。《云》(拍品编号677)是一幅作于1980年前后的晚年风景,不同于画家其他的黄山秋景,《云》以红、黑、绿为主色调,屋舍林木被困于红色包围的重重黑山之中,色与色的碰撞强化了作品荒寒惨烈的气氛。在黑色的基调中,渐次加入暗绿,再渐次加入覆盖性与分离性极强的黄绿色,暗色富于变化,中间色丰富,画家在早期风景画中的精谨严整踪迹全无,代之以强悍、苍浑的画法,是儿童的涂鸦,还是经年的老辣,是莫奈,还是立体主义,都已不用去分断,一生哽于心头的,不可修饰地涂洒在纸上。《云》是经历过“文革” 的林风眠直抒胸臆的稀世之作。
有批评家评价林风眠晚期的画作:“完整、艺术性高,却走入了文人画遁世的老路”。回看风云初涌的中国画坛,林风眠和徐悲鸿作为改良的斗士,在画坛上的命运却相去甚远,一个被时代冷落,一个青云直上。徐悲鸿认为中国艺术之所以式微,是因为对生活和现实疏远,所以从西方借鉴现实主义、以写实技法改良中国画才是良方。林风眠接受了西方民主主义思想与“入世”的儒家精神,画家后期的艺术主题看似远离了现实主义,但美人繁花、黄山云岭,笔下却尽是心境,这是他对艺术创造本体的痴情,也是他对时代境况的叩问。林风眠所坚持的中西审美、精神调和,在中国艺术委顿于写实的圈子近大半个世纪后,才为人所赞同……他常教导学生,“必须为自己编织一只茧,又必须在蛹体内来一次大变革,以重新组合体内的结构,完成蜕变。”林风眠自己何尝不是以一生的命运为实验,做那只痛苦而独立的茧蛹,以“隐士”之姿,作“烈士”之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