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5-11 下午2点30分
北京国际饭店
* lot 648
李可染(1907-1989) 漓江胜景
立轴 设色纸本
1964年作
估价(人民币):900,000-1,100,000
成交价(人民币):1,045,000
题识:余三游漓江,觉江山虽胜,然构图不易,兹以传统以大观小法写之,人在漓江边上,终不能见此景也。一九六四年,玉琳同志指正。可染作于有君堂中。
钤印:李、可染、河山如画
尺寸:66.4×43.6cm. 约2.6平尺
出版
《荣宝瑰梦》第205页,北京出版社,2007年2月
简介
说明:上款“玉琳”即冯玉琳,天津人。工作于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因工作原因,与李可染相识,其弟冯玉琪,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二人均与李可染交好。1960、70年代,李可染有数幅作品赠予冯氏兄弟,且均为上乘用心之作。
1950年代是李可染写生的高峰期,1959年,李可染的写生作品主要以桂林为题材,共二十余幅,万青力研究指出这些写生作品“是可染师写生作品中明显体现意境追求,以意匠手法对景创作的重要见证”。同年,李可染撰文《漫谈山水画》,提出“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画家本人的创作在此后也进入“采一炼十”的阶段,开始对写生作品提炼加工。
奇秀的漓江山水,万山重叠,江水如碧,可是从任何一个角度取景,都各有局限,与画家的意象总有差别。于是,画家“以传统以大观小法写之”,减弱焦点透视造成前大后小的视觉效果,俯仰周览,生成独特的意境。“余三游漓江,觉江山虽胜,然构图不易,兹以传统以大观小法写之,人在漓江边上,终不能见此景也。”这段题跋多次见于李可染的漓江题材画作中,画家对自己新创作的欣喜与自信也流露无遗,此幅1964年的《漓江胜景》便是在这种情境下产生的一幅山水杰作,与其它同类题材相比,此作少些往后画作的熟练程式,而笔墨生动清新,空间变幻虚实巧妙,足称翘楚。
李可染落款处写“作于有君堂中”,“有君堂”是李可染在重庆国立艺专任教时的斋名。1943年,李可染迁至磐溪宿舍,紧挨嘉陵江,土地潮湿,屋内竟长出青翠竹枝,且当时李可染与邹佩珠初识,曾戏谑“佩珠”谐音“培竹”,故借用东坡诗,取堂号“有君堂”,一指屋中竹,二来暗示心中的佩珠,一直沿用到北京,直至1980年正式改室名为“师牛堂”后才完全不用。
附李小可鉴定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