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507
李可染(1907-1989) 兰亭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956年作
估价(人民币):800,000-1,200,000
成交价(人民币):1,210,000
题识:1.兰亭图。可染写生。
2.前人写兰亭景色,云:“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奔流激湍,映带左右”。写山阴道上,云:“群山竞秀,万壑争流”。吾于一九五六年夏,冒滂沱大雨至兰亭,始信前人所言非虚,匆匆写生,殊未尽意。可染又记。
钤印:李可染、李、李下不正冠(肖形印)
尺寸:62.4×40.1cm. 约2.3平尺
来源
现藏者直接得自画家家属。
出版
《近现代十五大家名画选》第136-137页,羲之堂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2001年11月
简介
说明:1954-1959年间,李可染四次外出写生,表现方式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以线描为主,施以淡彩,画面较为疏朗;二是以墨的表现为主,画面呈现出一种厚重感;三是“对景创作”,在写生中,有所取舍、加工,并吸收西方绘画的一些技巧,在光的表现、构图的变化等方面进行探索。《兰亭》就属于“对景创作”类型。
写生的重要意义在于,即便是同一景观,也会因特定的气候、季节、光线不同而给写生者带来不同的感受,这件1956年的江南写生之作,便呈现出这一特点。画家用沉稳的笔致,反复皴擦,每一遍的墨与色,都呈现出微妙的变化,也与黄宾虹的积墨法拉开了差距。画面饱满的构图中,兰亭与几间屋宇坐落其间,深邃之中蕴涵灵动,淡绿色的调子,刻画出雨中的湿润、草木的葱茏、天色的阴郁,令人油然而生山阴道上看不足之感。在对景物的观察上,李可染有意避免了那种近大远小、近浓远淡的焦点透视规律,将景色远近的差别缩小,画面统一在同一种意趣之中,而左下方的河流与拱桥,不仅分割了空间,同时又丰富、变化了画面的调子。
1950年代,在自然环境中写生的画家不少,但以积墨这种多层次的表现进行“对景创作”的,可以说只有李可染一人,而这正是李可染享有崇高声誉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