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2日 上午9点30分
北京昆仑饭店
lot 365
黄胄(1925-1997) 于阗歌舞
镜心 设色纸本
乙丑(1985年)作
估价(人民币):600,000-700,000
成交价(人民币):3,105,000
题识:黄胄乙丑年冬写于阗歌舞。
钤印:黄胄之印、映斋梁氏
尺寸:69×68.5cm. 约4.3平尺
出版
《黄胄画集》第33页,朝华出版社(外文版),1988年 《黄胄画集》第33页,朝华出版社,1988年
《中国画名家经典画库·现代部分·黄胄》第95页,河北美术出版社,2003年8月
《中国现代十大名画家画集·黄胄》第87页,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3年9月
《黄胄作品集·4》第96至97页,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
简介
说明:早在1948年,黄胄即随老师赵望云赴新疆等地写生,画了大量速写,仅在和田地区的速写稿即达千幅之多。他在西北少数民族生活中发现了和自己的艺术气质相契合的独特美感。从此,新疆成为黄胄主要的艺术生活基地和创作灵感的源泉。据学者考证,黄胄曾“七下新疆”,他对新疆的风土人情非常熟悉,喜爱西北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的民族性情,因此,少数民族歌舞是黄胄作品中经常表现的主题。
是幅《于阗歌舞》作于1985年,正是黄胄艺术生涯的第二个高峰期。画面描绘一位维吾尔少女在乐手的伴奏下翩翩起舞的场景,少女嘴角轻扬,粉颊含笑,明眸溢彩,表情刻画细腻传神,清纯恬美。她头部微微侧向右边,下巴轻颔,左手托至胸前,右手举过额头,纤指灵动,正扭转身体屈腿下蹲,舞姿曼妙轻盈。少女身后的白髯老汉笑脸盈盈地望向舞蹈中的少女,边弹奏冬不拉,边随音乐节奏晃动身体,沉浸在欢乐浪漫的歌舞氛围里,流露出“聊发少年狂”的愉悦畅快。
画家用娴熟的复线处理人物服饰,长短、枯润交叉的线条看似错综复杂,草草而就,实则虚实有致,繁简得当,极富韵律感和节奏感,将舞蹈瞬间少女的裙裾、水袖轻扬的动势表现出来,增强画面的张力。少女衣裙以湿笔扫刷,墨渖淋漓,与迅疾的线条有机结合,增强了衣裙的垂坠感。少女衣裙的墨色与乐手服饰的素白形成对比,亦借由黑白的差异营造出空间感。通幅只在人物脸庞,及少女上衣、头饰处稍着色彩,提亮画面。画幅右侧微微露出来的裙摆一角,暗示了其他舞者的存在,将舞蹈场面延伸至画幅之外,更渲染出气氛的热闹与欢快。画家凭借奔放的笔墨,以及对细节和动态的精确把握,使舞蹈场面具有扑面而来的生动气息,将新疆少数民族人民乐天善歌舞的特质表露无遗,韵味十足,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代表他第二个高峰期的艺术水准。
黄胄曾说:“一个画家离开了对生活的爱,他的艺术生命也就结束了”,他的作品中人物每每鲜活感人,正是缘于他乐观爽朗的性格,以及对生活的敏感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