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856
洪凌 山水四条幅 · 春夏秋冬
估价(人民币):600,000-700,000
成交价(人民币):1,840,000
年代:1996年
签名:签名:洪凌
背签:《山水条幅》之一《春》洪凌作于1996年 50 × 150cm.
《山水条幅》之二《夏》洪凌作于1996年 50 × 150cm.
《山水条幅》之三《秋》洪凌作于1996年 50 × 150cm.
《山水条幅》之四《冬》洪凌作于1996年 50 × 150cm.
材质:布面 油画
尺寸:149×50 cm.×4
展览
“洪凌、许敏油画展:山水精神·花卉世界”,1998年7月24日至29日,好望角影艺画廊,新加坡
出版
《山水精神:洪凌画集》,好望角影艺画廊,新加坡,1998年,第38至39页
简介
说明:在经历了1980年代跌宕起伏、轰轰烈烈的现代艺术运动洗礼之后,美术界在1990年代呈现出多元发展的趋势,而随着外国资本的进入,当代艺术市场也开始初具雏形。历史洪流裹挟着置身其中的人,急切地奔向一个新时代。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已初露头角的洪凌却做了一个非比寻常的决定 : 转身离开。1992年,他告别了生活三十年的都市,结庐皖南山中。当绝大多数人竞相追求国际化的时候,他选择了逆潮流而动,回归传统。于是,1990年代成为洪凌创作生涯的转型期。
回忆当时的情景,他曾说 : “九十年代的生活清苦、平静、单纯,让我的心境能上溯到遥远的宋代。” ① 这一段独自摸索、蓄积力量的过程,对洪凌的艺术演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风景”到“山水”,是这一时期洪凌最大的转变。他逐步抛开了焦点透视和光影表现,转而取用中国山水画的散点透视法,而相较于后期更为抽象的创作,此时的作品中山石树木尚可分辨。洪凌对笔墨趣味的追求也初露端倪。他将画布置于地面之上,以滴洒和涂抹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复杂多变的肌理效果。这种方法与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的“行动绘画”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1996年,在黄山画室中的洪凌这样评价自己的选择 : “皖南让我构筑了新的生命框架。在皖南年复一年的四季流变中,使我有了更加丰富自由的精神繁衍空间。” ② 从自然和传统中汲取力量,使他重新构建出属于自我的崭新的艺术世界。可以说,这组绘于同年的《山水四条幅•春夏秋冬》(拍品编号856)正是他当时心境的最佳写照。从画幅形式上看,洪凌显然借鉴了传统的四条屏的结构,四幅作品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构成一种张力,呈现出四季的缤纷 : 春的绿意 盎然 、夏的葱郁茂盛、秋的温润含蓄、冬的灰白苍茫,而“它们的和声是视觉的歌唱”。 ③ 长形的画面吸收了中国山水的深远构图,景物层层叠叠,却有意压缩了空间的深度,并取消了传统中的留白,放弃了光影的塑造,对象的体量被色块的铺陈取代。点、线、面的纵横交错,呈现出层层叠加的深厚肌理,其错综复杂的关系令人目不暇接 。 厚涂的油彩构筑出既坚实又朦胧的物象,它们似乎拥挤着、膨胀着,就要生长到边框以外。 油画的特殊表现方式与 极具现代性与个人性的精神内涵,都是传统绘画格局所难以容纳的。
综观洪凌的作品,方形和横向长方形的构图居多,而条幅的形式屈指可数,且 都 集中在初到黄山的十年间,如《山水精神(四条屏)》(1993)、《秋水(五联)》(1994)、《黄山高(三联)》(1995)、本幅以及《春夏秋冬(四联)》(2001)。可以说,条幅是他在转型期间与传统进行对话的一种独特形式。他的作品虽然常以季节之景为题材,但完整描绘四季的作品却十分罕见。由此可见,这组《春夏秋冬》在他创作生涯中无疑是具有代表性的重要作品,能够充分反映其转型期的艺术风貌。
洪凌的艺术总是与自然的脉动相应和,正如他自己所说 : “我希望自己的精神随着目光所及,在山川的流转中得到慰藉。我希望解读大山的神秘,听懂它的言语,融入它的怀抱,在不断的内化中找到与自然的默契。” ④ 他的艺术在不断的回归中保持着自觉与开放,以极大的耐心去捕捉和呈现时间与生长的痕迹,建构出了一个与自然和传统息息相关、自足而丰厚的精神世界。
注释
① 洪凌 : 《苍莽气象 — 洪凌文字集》,索卡艺术,北京,2011年12月,第71页。
② 同上,第21页。
③ 同上,第75页。
④ 同上,第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