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481
陆俨少(1909-1993) 桐庐胜景
镜心 水墨纸本
甲寅(1974年)作
估价(人民币):800,000-1,000,000
成交价(人民币):1,782,500
题识:(文略)甲寅八月,陆俨少并记。
钤印:陆俨少印、我是越人、旧家槎溪之上、嘉定陆氏、我自爱桐乡、自爱新、不须示人、且自怡悦、肖形印、穆如馆
尺寸:29.5×97.5 cm. 约2.6平尺
出版
《山水画刍议》图版19,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年5月
著录
《陆俨少自叙》第98至99页,上海书画出版社,1986年5月
纪录
北京拍卖会,2005年12月3日,编号1515
简介
说明:是幅《桐庐胜景》绘于1974年8月,时文革已至后期,当年的五月,上海画院安排陆俨少、陈佩秋、朱梅邨等画家前往新安江采风,一行人曾路过桐庐,并登桐君山,此作应是采风结束后追忆桐庐景色所作。
陆俨少自称其作品六十年代以前风格缜密娟秀、灵气外露,七十年代之后则日趋浑厚老辣,十年动乱期间,正是前后风格转变的过渡期。彼时画家不能公开作画,甚至绘画工具都被没收,只能徒手画空,以意念行笔,偶尔得笔,便蘸清水在桌上描画,这段压抑的时间给他反思、锤炼的机会,将早年的灵气外露逐步转化为韬光俟奋,笔下由柔转刚,画风愈发老辣古拙。
此作描绘桐庐景象,画家更在长题中表白与桐庐渊源,不仅高祖父本为桐庐人,抗战逃难时,亦有曲折际会。1937年,陆俨少本居于湖州德清县的上柏山中,过着“采菊东篱下”般隐逸的生活,不意日军进迫山区,只得携家眷辗转迁至桐庐,由此溯钱塘江向西至衢州,经南昌、九江、汉口、宜昌至重庆,其间历时半年,虽旅途困顿,但西迁避祸以及八年后沿江东归,途中所见极大地丰富了他的创作题材,贯穿于其艺术生涯的峡江云水题材就此诞生。
文革期间,陆俨少因祖产、早年经营农场的经历被扣上“地主分子”的帽子,固有“不复为乡中父老所爱”之语。然而其性格豁达,尤爱王安石“桐乡岂爱我,我自爱桐乡”句,以之入印并数次题画,胸怀可见。画中由左向右流淌的即为桐江,右侧群山则为桐君山,山间蜿蜒的是支流分水江,两江交汇处是鳞次栉比的楼阁屋舍,江中行进的桅船呈现出繁忙的景象,具有时代气息。画面不施色彩,而墨气润泽,富有层次,留白表现高光,或为光、或为水、或为云,蜿蜒曲折,因势缭绕,变幻无方。山景笔触放逸,而房舍、舟船则以细笔工写,使整幅作品具有阴阳、虚实和粗细对比,极为精彩。画家后题二百五十余言长文,并连钤十印,这在同时代作品中罕有,并收录于自编《山水画刍议》与《陆俨少自叙》,其珍视程度可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