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419
李可染(1907-1989) 榕荫归牧
立轴 设色纸本
壬戌(1982年)作
估价(人民币):4,000,000-5,000,000
成交价(人民币):4,600,000
题识:榕荫归牧图。壬戌秋八月,可染于师牛堂。
钤印:可染、在精微、李
尺寸:116×67.5 cm. 约7.1平尺
展览
“中国书画文房四宝展·香港博雅艺术公司成立十五周年纪念、深圳博雅艺术公司成立四周年纪念展览”,香港博雅艺术公司、深圳博雅艺术公司联合主办,北京荣宝斋、北京燕京书画社联合赞助,1985年7月
“南洋华园藏画·亚洲重要私人收藏近现代书画”,(香港)保利艺术空间,2013年4月
出版
《博雅·香港博雅艺术公司成立十五周年、深圳博雅艺术公司成立四周年纪念展览画集》图版14,香港博雅艺术公司、深圳博雅艺术公司,1985年7月
《南洋华园藏画》图版23,保利艺术博物馆,2013年4月
简介
说明:李可染笔下的牧牛题材肇始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在重庆的李可染与牛棚比邻而居,他喜欢牛的形象,并崇拜牛肯于奉献牺牲的精神,因此便用水墨画起牛来,更是以牛的勤劳自勉,刻“孺子牛”印章,名画室为“师牛堂”。他的画牛图被赋予极强的象征寓意,常题写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诗句和郭沫若《水牛赞诗》,歌颂牛的吃苦耐劳精神;他笔下的牧童与牛常常游憩于四时美景中,融入他对山川风物的热爱,对劳动人民朴素生活的赞颂与向往之情。
《榕荫归牧》作于1982年,是李可染艺术成熟期的佳作。在其传世作品中,常见的牧牛图尺寸几成规律,即四尺三裁,而此幅尺幅之大实属异数。画面采取类似于“拱门型”的构图,颇具巧思。榕树枝干以金石笔法写就,自画面右下方探入画面,虬曲向上,曲折穿插;另一粗枝自画面顶部沿左侧向下,长长的气根近乎垂至画面下缘。画家利用平行的竖线条加强画面纵向的方向感,使观者愈发感受其高度。浓密的榕荫全以细碎的、浓淡不一的点子积叠而成,密而不乱,层次丰富,黑中透亮,有水光返照、树影晃动之感。气根处配以一炷香式的题识,将左、上、右三个方向封住,仅留左上方一角,与右下方大面积的留白形成对应,形成有如太极图案一般的视觉效果。
榕树下大片的留白以示水塘,两个牧童骑着水牛,正涉水而出。牧童皆身着白色短衣裤,居前者身背草帽,左手执缰绳、右手执枝条,侧坐在牛背的一侧,牛与牧童均作回首状,似在凝望,又似在催促,将观者的视线引向画面中心。位于榕荫深处的牧童跨坐在牛背上,手执缰绳,正缓缓前行,他一边用双腿驱牛,一边又似留恋这榕阴水塘的佳色,不情愿离开。浴牛只用颇淡的墨块写躯体,苍老劲健,再以浓墨绘画牛角、嘴和眼,极富力度,充分体现了牛形体厚重和筋骨的强韧。虽只画首与背,全无一笔画水,而牛渡焉。牧童以浓墨写轮廓,辅以填色,刻画精细,笔墨质朴,正是画家笔下典型的牧牛题材之样式。稳重的老牛和天真的孩童在一起,老与幼、动与静、驯与顽,对比强烈,相映成趣。
李可染作画重视意境的营造,他的牧牛题材亦不例外,画家在其中化为儿童、化为水牛,全身心沉浸在人与自然和谐的画境中。《榕荫归牧》中,光影斑驳的榕树、缓缓向前的水牛、前后呼应的牧童,恰似跳动的乐符一般,透露出浓浓的人间情味,给人以静谧又谐趣、淳朴又微妙、充实又空灵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