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470
范曾(b.1938) 柳下跖斥孔
立轴 设色纸本
1976年作
估价(人民币):1,200,000-1,600,000
成交价(人民币):4,025,000
题识:柳下跖斥孔图。九千众,一杆旗,诸侯儿,千里望风靡。日月威名,江河正义,叫孔丘辔儿三弃。百代言,斗争哲理,千秋史,奴隶血迹。风云中,须切记,阶级在,战未息。愿借取老跖金权,把天下巧伪人脑瓜几痛击。一九七六年八月,作于北京抗震斗争中,人定胜天,挥写之际,豪情益增,范曾。
钤印:范曾之印、抗震乐、奴隶创造历史
尺寸:146×95.8 cm. 约12.6平尺
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现代美术》图版16,(日本)唐人馆,1977年9月
纪录
北京拍卖会,1998年6月30日,编号141
简介
说明:1976年,李可染、吴冠中、黄胄等诸多国内书画家应国家文物局、日本东京华侨总会之邀,为日本长崎的唐人馆创制作品,以弘扬中华文化、推动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当时的艺术家均值盛年,因此这批作品质量普遍极高,且尺寸多逾恒,在他们各自的艺术生涯中皆占据重要地位。近年释出的李可染《井冈山》、黄胄《飞雪迎春》等名作,即属其列。范曾此幅《柳下跖斥孔》亦是为唐人馆创作,堪称其代表作。
“柳下跖斥孔”的典故出自《庄子·杂篇·盗跖》,柳下跖,春秋时期鲁国人,柳下惠胞弟,因率从卒数千人,多行不义之举,被称为盗跖。孔子欲对其进行说教,使其“罢兵休卒”,却反遭斥责“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更引证大量历史事例,抨击儒家的虚伪性。虽然此篇被考证为秦汉时期的伪作,却流传后世。1974年,在“四人帮”的推动下全国掀起“批林批孔”运动,这篇伪作正顺应了批判儒家的趋势,大量相关的宣传作品应运而生,如《柳下跖痛骂孔老二》连环画等,柳下跖亦在其中被塑造为奴隶起义的领袖。范曾此作绘于1976年8月,表现柳下跖痛斥孔子的场景,他站在高岩上,一手叉腰,另手指向孔子,身后则是高扬的“跖”字旗帜,和高举农具、兵器的奴隶们,右下方的孔子正仓惶逃离。画中的柳下跖正气凛然,颇具象征意义和时代特征。
是作尺幅阔大,构图饱满,人物众多,层次丰富,勾染精细工致,为范曾倾注心力的人物巨制。范曾师承现实主义人物画名家蒋兆和,又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从事历史画创作、古代人物服饰史研究,并得以临摹大量古画,这些经历使其能够将传统线描的勾勒与严谨的造型方法相结合,在历史人物题材的创作上游刃有余,形成“既传统又现代”的个人风格。此作中人物以服饰来区别身份,柳下拓及从卒皆穿褐衣,因其出身贵族,且为领袖,故上衣染红色并镶回纹、菱形纹边缘;代表士夫阶层的孔子则戴头冠、着长袍。线条遒劲,极具表现力,人物造型比例精准,面部刻画细腻,神态生动,柳下跖及从卒神采焕然,表情坚定自信,而躬身回首的孔子则大现窘态,对比强烈,突出主题。
1976年7月27日,唐山地区爆发7.8级大地震,伤亡惨重,北京亦受波及,两天后的人民日报于头版号召“发扬人定胜天的革命精神抗震救灾”,范曾此画即诞生于这一背景下,题“作于北京抗震斗争中,人定胜天,挥写之际,豪情益增”,画家将满腔激奋的情感倾诸作品中,正如其自言:“我创作历史人物画,目的不是为历史作形象的注解。我只是为了借古人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抒发我对中华民族的一片爱恋之情。”画上钤有“奴隶创造历史”、“抗震乐”两方印,亦带有特定的时代性。